当前癌症高发,严重威胁人民健康。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,因此,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,推进预防筛查、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,进而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。
日前,由国家癌症中心、中国癌症基金会及北京肿瘤学会主办,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“2019年全国肿瘤防控大会暨第七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”在京举办,旨在为国内外癌症防治研究领域的专家,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学术平台。大会汇集了国内外肿瘤防控领域的顶级专家,从肿瘤登记、癌症筛查早诊、抗肿瘤药物临床监测和大数据、安宁疗护等多个角度,通过主题讲演、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,探讨目前国内外肿瘤研究和防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。
据了解,由于当下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,使得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,让更多人都能享有优质医疗资源是当务之急。国家癌症中心主任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表示,国家癌症中心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作为癌症防控领域的排头兵和推动者,应在落实国家战略,服务人民健康方面奋发有为,努力作为。
赫捷院士介绍说,2011年,国家癌症中心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成立,目前已在全国成立22家省级肿瘤防治中心,在各地肿瘤医院同仁的共同努力下,全国肿瘤防控网络已初步建成。为进一步完善癌症医疗服务体系顶层设计,优化癌症医疗资源区域布局,推动提升区域癌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,助力“健康中国”行动,国家癌症中心作为龙头,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,集中优势力量在发病机制、防治技术、资源配置、政策保障等关键环节取得重点突破,有效减少癌症带来的危害,积极构建全国癌症防治网络,协助各省各级医院推进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、省级癌症防治中心建设,推动地市级层面成立癌症专病防治机构。同时,还以医联体、远程会诊等形式,与全国70余家地市级(肿瘤)医院建立联系,通过组织肿瘤医院医联体对口帮扶县医院培训会,以提升当地和基层癌症的早诊早治能力、规范化诊疗能力、信息平台建设和肿瘤科研水平。
除此之外,国家癌症中心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恶性肿瘤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、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、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牵头作用,积极加强体系建设,建成了国家肿瘤规范化质控中心、国家抗肿瘤药物监测中心等国家级平台,设立了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,对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等原有平台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扩建升级,搭建包括项目省份在内的覆盖全国、全面涵盖恶性肿瘤研、防、诊、治临床和转化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。
赫捷院士说,预计到2022年,癌症防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。通过不断完善防治服务体系、健全肿瘤登记制度、加强化筛查长效机制、加强规范化诊疗、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行动和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等具体措施,使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,癌症筛查、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水平显著提升,癌症发病率、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,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,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雅婷)